自己在鰂魚涌/太古城附近上班,當然不會放棄身邊的好節目,最近看完令人有點驚喜的工廠大廈大型 street art exhibition "work in progress" (fb有相睇)後,又有一個比較吸引的展覽接力出現,就是由2003 至今第一次在日本以外地區展出的 "PIECE OF PEACE" 世界遺產樂高展 。
壹碗麵 - 新店未ready!
上年還在北角的壹碗麵,雖沒寫食評,但試後感整體印象也算正面。
當日吃的闊條麵不錯,很喜歡溏心浸酒蛋,不但喜歡那蛋黃漿在口中流出來的一刻,還喜歡那酒香和蛋黃香的相輔相成,而上湯娃娃菜也很甜呢。食友比我都利害,就算安坐家中足不出戶也可以用無敵的Facebook 情報接收最快的資訊,早就收到北角店結業的消息,但沒機會再一試,以為就此把好的記憶留在心裡一輩子,誰知很快就有聽到新店開業,是次還要在同樣是很多食肆但晚上人煙稀少的海濱街上,新地點對我來說太方便了,不快一點試也對不起自己。
誰會想到我來得太快。
店方很明顯還未計算好新地點的人流,當日來這兒就是想回味上次吃的一切,他們竟然晚上七時已經賣清,吃不到闊麵,吃不到蛋,其實我算來過嗎?
![]() |
上年北角店吃的 |
誰會想到我來得太快。
店方很明顯還未計算好新地點的人流,當日來這兒就是想回味上次吃的一切,他們竟然晚上七時已經賣清,吃不到闊麵,吃不到蛋,其實我算來過嗎?
Camper's - 有營日食
今年才留意到在太古坊ArtisTree舉行的「書出愛心 十元義賣」,善款捐予香港小童群益會。在讀者而言,可以優惠價買到心頭好最為開心。最值得我來是因為這兒有很多書幾年前的好書現在只會在圖書館出現,在三聯大眾已經不會見到,加上大部份書也是保存不錯的,所以才有尋寶的價值。三日來了五次,星期六晚買完書找點吃,就來到很多食肆的濱海街。
在星期六入夜時分,依賴商廈生意生存的濱海街食肆顯得特別冷清。Yo bago、湯飽皇和金百皇等等也關門不做晚市,相信附近最多人的食肆會是開業半年的阿利水和是次吃的 Camper's。
在星期六入夜時分,依賴商廈生意生存的濱海街食肆顯得特別冷清。Yo bago、湯飽皇和金百皇等等也關門不做晚市,相信附近最多人的食肆會是開業半年的阿利水和是次吃的 Camper's。
一葉台灣料理 - 台灣在左近
老闆是高雄人,在香港開了一葉台灣料理已經三年,她不但把美味的台式小菜帶來香港,最重要的是她把我對台灣人的良好印象帶來了香港。還未完全掌握廣東話的每一個生字,在閒談間有一半用上國語,在話語間感覺還是很親切。
小王學堂 - Philips Saeco 輕鬆自製好咖啡
謝謝 Philips Saeco 邀請出席一堂 "More Italy, more aroma. more choices" espresso tasting workshop,知道一些意大利的咖啡文化,也試試他們得到意大利的測試機構 Centro Studi Assaggiatori 頒發 Expresso & Cappuccino Perfetto 證書的最新系列咖啡機製作的espresso 和如何用此機幫忙完成拉花前的功夫。上堂地點是鰂魚涌 Pregio,而是次為我們分享的是香港五位歐洲精品咖啡協會導師之一 Chester Tam。
O3 - 落差
從來知道 O3 的存在但印象不多,知道它是座落於太古城戲院內的西餐廳,剛剛與同事飯聚選擇這兒,我也好奇想看個究竟。
餐廳以紅白為主色,位置在售票處的旁邊,面積不算大,尚算舒適。
這兒的午餐也是每人一set 98 -118 不等,每一個set 包三文魚沙律、是日餐湯和飲料。選擇有六款,包括安格斯西冷扒配雜菌汁、羊扒配蒜茸汁、煎三文魚、燴豬仔脾、牛面肉意粉、鴨胸蘆筍意大利飯和巴馬火腿沙律。
餐廳以紅白為主色,位置在售票處的旁邊,面積不算大,尚算舒適。
這兒的午餐也是每人一set 98 -118 不等,每一個set 包三文魚沙律、是日餐湯和飲料。選擇有六款,包括安格斯西冷扒配雜菌汁、羊扒配蒜茸汁、煎三文魚、燴豬仔脾、牛面肉意粉、鴨胸蘆筍意大利飯和巴馬火腿沙律。
yo bago - yo ho
小店沒有大裝修,見到有人在牆上塗鴉,寫上吃yo bago 的感覺,幾特別。店內有電視,播著輕快的英文歌,為這一餐增添氣氛。
經過店員的推介,我吃了vancouver breakfast,配洋蔥味的bago,看著店員很快手把忌廉芝士塗在包上,把其他食材切上後,加上蕃茄和小旗就大功告成。
上碟時包還是暖暖的,這洋蔥包的洋蔥味不是很強烈,那香味是在包內慢慢滲出來,我幾喜歡的。這個包的皮烤得香口,包身如之前的食友說是偏硬,不過是比想像中的法式包的硬度又淋很多呢,沒有咬得牙仔軟,但又有一定的咬口,我覺得配合起其實食材,此包的硬度是幾適中的。
中間的食材是豐富的,而我個人覺得這兒的淡淡的oriangal cream cheese 很夾這個洋蔥味的包,可能兩者的鹹味夾到吧,互相散發出適量的鹹味。番茄厚身偏凍,菠蘿也是比較凍夠甜,帶滿了水份,另外還有一兩片火箭菜,帶丁點苦味。 當然不少得煙三文,是暖身,有了它多了點鹹香。
如果大啖地咬一口,多重冷暖鹹甜苦交錯時,是好吃的,而當中洋蔥味在口中最持久,菠蘿的水份最重要。
這位置偏僻,不是有心來一定找不到,而在顧客的立場,其實少人吃有少人吃的好處,起碼不用排隊,也可以坐得輕鬆一點。
注: 【10年舊評重溫】
(提示: 地圖可放大縮小及移動)
也可在鰂魚涌地鐵站前去
檢視較大的地圖
經過店員的推介,我吃了vancouver breakfast,配洋蔥味的bago,看著店員很快手把忌廉芝士塗在包上,把其他食材切上後,加上蕃茄和小旗就大功告成。
上碟時包還是暖暖的,這洋蔥包的洋蔥味不是很強烈,那香味是在包內慢慢滲出來,我幾喜歡的。這個包的皮烤得香口,包身如之前的食友說是偏硬,不過是比想像中的法式包的硬度又淋很多呢,沒有咬得牙仔軟,但又有一定的咬口,我覺得配合起其實食材,此包的硬度是幾適中的。
中間的食材是豐富的,而我個人覺得這兒的淡淡的oriangal cream cheese 很夾這個洋蔥味的包,可能兩者的鹹味夾到吧,互相散發出適量的鹹味。番茄厚身偏凍,菠蘿也是比較凍夠甜,帶滿了水份,另外還有一兩片火箭菜,帶丁點苦味。 當然不少得煙三文,是暖身,有了它多了點鹹香。
如果大啖地咬一口,多重冷暖鹹甜苦交錯時,是好吃的,而當中洋蔥味在口中最持久,菠蘿的水份最重要。
這位置偏僻,不是有心來一定找不到,而在顧客的立場,其實少人吃有少人吃的好處,起碼不用排隊,也可以坐得輕鬆一點。
注: 【10年舊評重溫】
平均消費 :$40 (午餐)
※味道 : 3.5 ※環境 : 1.5 ※服務 :3 ※衛生: 3 ※抵食 :1.5
推介度 :3.5
推介度 :3.5
(提示: 地圖可放大縮小及移動)
也可在鰂魚涌地鐵站前去
檢視較大的地圖
和民居食屋 - 冬日和民
想不到吃什麼的時侯,就會到和民,因為款式多,晚上又會有分春夏秋冬的特別款式,可保持新鮮感。

先說牛肉火鍋($59)和追加的烏冬($15)。牛肉鍋的湯底有濃郁的牛肉味,而牛肉本身牛味也是濃,肥瘦平均,是好吃的。因為湯底濃,豆腐浸滿了牛肉汁,也變得好吃。其他的配料如冬菇、菜、金菇等等加吃來,是豐富的。最想不到,是烏冬也很滑,嚼感不錯,不是烏冬店也有這個質素,令人滿意了。
(注 : 自己燒的牛肉是多一點的,大家要留意)
石鍋蒜香海鮮飯($47)。這個飯不合格,海鮮不多,鮮味不足是意料中事,希望其他的東西拼拼湊湊,變得惹味。可惜蒜香味不夠,汁也不香不濃,加上蛋放在飯底,所以都煮得很熟,蛋和飯不能溶合,可惜可惜。
豚平燒($32)在冬季menu 入面,與和風燒餅同樣吸引。這如和民一般燒餅差不多,今次的蛋比較多,配合那香濃的醬汁和沙津醬,其實就已經夠味。蛋不會太熟,帶點生,所以比較滑身好 吃,加上淡淡的芝士配合,所以更好。未如理想的是中間的送不算豐富,只有幾片少少的豚肉和一些菜絲,味道也是依靠出面的醬汁。32元,價格相宜,還可以一試的。

同場加映 : 在其它時間也吃過和民的,牛油帶子和芒果活乳酸梳打/提子梳打也是比較好的選擇。活乳酸梳打是用益力多加汽水做成,在家也試過是work 的,酸酸甜甜的,又不會太多汽 (個人不喜歡汽水的怪原因就是多汽),你們也可以買來試試看。
吃了多次,個人覺得和民的熱葷比冷品做得好,粉和飯也不算出色,反而小食多選擇,味道也較好,而每一碟也是很細份量,可以一次試多碟。如果吃完想要甜品作結,吃那些生果和碎粒拼湊出來的雪糕杯也不錯,感覺很豐富的。
和民居食屋
地址 : 觀塘觀塘道418號創紀之城五期(apm)4樓20-21號舖 (2011年結業)
地址 : 觀塘觀塘道418號創紀之城五期(apm)4樓20-21號舖 (2011年結業)
地址 : 鰂魚涌康山道1號康怡廣場M樓M3號
平均消費 : 約$100/head (晚餐), 約$50/head (午餐)
※味道 : 2.5 - 3 ※環境 : 3 ※服務 : 4 ※衛生 : 4 ※抵食 :3
推介度 : 2.5 - 3
訂閱:
文章 (Atom)